梦穿异界,农门福宝身怀千万物资
作者:今天吃肉了没 | 分类:古言 | 字数:35.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5章 第一座新房建成
“得亏她动作快,要不然真不知道盖起一座青砖石的房子得多久时间。”
唐小小劈石头磨石头的速度是真的快,短短两天时间,她用八百斤跟斧头打磨出来的青石砖有三千多块,几乎一转眼的功夫一块青石砖就造成了。
而且这些青石砖的个头都不小,盖一座房屋用不了多少块,于是乎村民们已经开始打地基准备建房了。
不过建房只需要一小部分村民,因为打磨青石砖的主要人员只有唐小小一个,他们用不着追赶唐小小的进度。
而剩下的村民也没有闲着,抽调两个人去沣河县城一趟,买回来一些工具,他们就开始锯木材打造木盆、木桶、木门、木窗,木床、桌椅板凳、案板等一系列日常用到的木制品。
桃花村没有正经木匠,但平常生活一些随处可见的木制品都是他们动手做的,手艺虽然不好,可也不差,打造好拿来用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日子过得飞快,在唐小小即将迎来四周岁生辰的时候,桃花村第一座新房已经完成封顶。
当然只是封顶而已,屋里还空荡荡的,还需要几日时间来修葺。
“小小,要不你还是不要磨青石砖了,你看看你这手。”
新房封顶,里面虽然啥也没有,但至少是个能遮风避雨的地方。
当晚,村子里就有十来个人搬了进去打地铺,唐家的妇孺们就是其中几个。
他们能来到这里,得益于谁家,他们心里头都门清,所以唐家人进来这么多人,他们自然是一点儿意见都没有。
一旁的灯火昏暗,柳氏抬起唐小小的手,看向她手里的水泡心疼坏了。
“娘,没事的,就几个水泡而已,不碍事的。再说了,就算是不去磨青石砖,也得去做别的事情。”
开荒种粮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忙,没想到现在更忙。有人继续开荒,有人打造木制品,有人编草席,有人上山挖草药。
就连胖丫、黑丫他们每日也都要去附近挖野菜回来。除此之外,唐天皓还编了一个渔网,开始在湖里撒起了鱼。不过湖里的鱼不多,唐天皓撒了三天网,得鱼一小盆儿,都不够他们一家喝鱼汤的。
“你这丫头,真是辛苦了。”
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虽然也不富裕,但至少有吃有穿,唐小小哪里干活过啊。
可现在……
不过也是,今时不同往日,一切都需要从头再来,只希望一两年内,他们的日子能够安稳下来。
柳氏轻叹一声,知道劝不动,也就不再劝了,伸手抚了抚她的头,将她揽在了怀里。
“真好啊,竟都发芽了。”
在粮种种下的第五日,陆陆续续就开始破土发芽,又过了几日,开荒的地皮已是绿油油一片。
赵海波站在田间地头,看着眼前的景象,笑容不自觉浮现脸上。
风一吹,玉米苗随风舞动,也吹得他衣袂飘飘,青色的袍子显得宽大无比。
“爹。”
粮种发芽是好事,站在赵海波身边的赵宁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望着赵海波一副行将就木的模样,他满是心酸。
“不用担心俺,俺早就看开了。等俺走后,你要好好照顾家里,跟唐家打好交道。”
忽闻赵宁开口,赵海波眼神微动,但并未看向他,转而抬眸望天,深呼吸一口气。
身为一个普通人,他自是有私心的,起开始他是想凭借自己的威望将村长的位置传给赵宁。
但身为父亲,赵宁是什么性情,他比谁都清楚,不管从哪方面比,他都不及陈桐、唐启山优秀,所以事后想想,他也就作罢。
尤其是一路走来,看到唐家人的种种所为后。
现在唐家人对全村的人有恩,再加上唐小小的天赋,唐启山的为人,他相信桃花村会越来越好的。
“爹,这些你不用说,儿子都明白。儿子只希望爹不要说这些丧气话,还是配合陈大夫好好治疗吧。”
最近几日,赵海波的身体越来越差,赵宁是看在眼里的,但他依然抱有希望。
“爹的身体,爹自己知道,你就别再劝了。俺现在是能撑一天是一天。”
要能医治好,他早就痊愈了,何必一直拖着,身子越来越差。
赵海波瞥眼扫了赵宁一眼,不愿就此事与他多谈,强撑着身体在附近溜达了一个圈儿。
“今日是你的四岁生辰,可惜连个鸡蛋都没有,当真是委屈你了。”
在第一座新屋里的东西全部置办齐全的这一日,唐小小也迎来了四周岁生辰。
以往她生辰不说大办,摆上一桌酒席也是必须的,只可惜现在他们穷得连颗鸡蛋都没有。
“奶,俺不觉得委屈,只要咱们大家在一起且都健健康康的,俺就很开心了。”
“就你小嘴儿甜。”
贺氏自觉对不住自家孙女儿,心里泛酸,没想到自家孙女儿倒是个懂事的。
听她这么说,贺氏一愣,不自觉眼角染了一片笑意。
“嘻嘻,走,咱们去看看村长家的新房吧。”
由于村长德高望重,又因为他行将就木没有几日的活头,本来要抽签选定主人的新房,被全村人一致让给了村长家。
新房落成入住,自然要去添添人气,虽然唐小小已经去看过,但她还想再去瞅瞅。
唐小小一脸急切,贺氏宠溺的紧随其后,唐家人也随之跟上。
新房坐落在靠北山,山谷内地势最高的一片区域,东边临湖,西边有一个小溪。
溪水是从上面的泉眼流下来的,现如今村民们喝的水就是这里取的。
等全村的房屋都落成,唐小小打算把泉眼处修缮一下,到时吃水会更方便一些。
由于是在山谷里,围墙就不必修建了,但为了日后不起宅基地的争端,每座宅子还是划分了范围。
山谷里面积大,不缺这点地,每家的宅院分得一亩半的面积。
新房坐北朝南,分前后两院,前院可以种菜、种树或者直接碾平什么都不种,等到农忙时晒点粮食也不错。后院养鸡养鸭等家畜,还有一间茅房。
茅房也是青石砖所造,墙体、茅坑里、地面上铺的都是青石砖,分男女两侧。
“这茅房盖的可真是好啊,以后上茅房就不用嫌这嫌那的了。”
以前家里的茅房,简单点随便挖个土坑,有的在土坑里放个木桶。四周搭着几块破破烂烂的木板或者围一圈儿玉米杆子,顶棚极少有。
要不脏兮兮,要不就是淋雨不防风。
“可不是,还是小小聪明。”
庄嫂伴着葛氏先一步过来,由于正房人多,她们先来了茅房。
来到后,两人也没有想到她们会有一天因为一间茅房而发出一番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