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修长生系统要我攀科技树
作者:孤寂床说 | 分类:历史 | 字数:30.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5章 过得快
时间转眼就是十天,今天是押运队伍前去安南的时间,武商过来给将士们送行打气,这是第一支出发的特战队,大队长唐十六昨天,已经向武商详细的汇报了训练情况,两人也确定了这次的任务要求。
武商就简单的勉励就战士几句,就没有再啰嗦,这次的黄金和所有安排,都是他亲手包办的,这些将士的这次任务重要性,对他接下来的计划有很大影响。
如果不能达成目标,想再次出兵去安南,路途遥远不说,需要的时间和金钱放一边,只要是人才和士兵,很难再只派遣这么一点人,就可以达到目标。
五百人经过十天的训练,都已经大致掌握武器的使用,武商也是花费大价钱,把他们武装到了牙齿。
钢盔,望远镜,自动步枪,手枪,五十支狙击枪,五十挺加特林机枪,两台城防激光炮,两万枚手雷,加上战场步话机。
还每人穿戴作战服,作战靴子,包括每人十枚手雷。
几乎是无死角的武装了他们,穿上作战服,冷兵器一般很难伤到他们。
火药枪虽然可以近距离穿透,但是这个机会很少。
这次他们一共带走,几百万发的子弹,加上他们的装备,完全可以打一场大型战争,只要不是傻子,带着这些装备也能打赢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小国家。
武商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击退敌人之后,让边疆战士休整半月,以后就开始收复失地后,等待进一步命令。
其它几路前线支援,也都已经准备好了,都会在这两天陆续的出发。
战士们的战意也很高昂,状态都非常好,毕竟这不是去打仗,就是过去杀人,而且是毫无还手之力的虐杀,谁不兴奋谁不激动。
这几年边疆一直在被周围几个小国欺负,三天两头被堵在门口羞辱,现在有能力打回去换谁都激动。
武商最近主要工作,还是用在修改朝廷制度上。
这种事,他本来不是他的强项,但是还有《地下城》的人帮忙,总算是在各个部门,有了一点成绩。
至少朝廷接下来,后面各个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监督有了进步。
经过十来天的发展,离京城不到五十公里发现大型煤矿,建立鸿沟煤矿厂。
经过几个负责人努力,又投入大量的人力,现在煤矿已经大量投产。
能源部长唐七爷,特意申请许多《地下城》开采设备。
《地下城》一百多年地下的发掘,在地下挖掘隧道,开采矿石,确实有不少的高科技。
虽然很多都用不上,但是凡是能用石墨烯电池代替,都已经采购回来投入使用,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水泥厂最先开始投产,因为前期的要求不高,而且原材料也都不缺,配方都是现成的,所以最先开始投产。
在几个地方建立烧制水泥窑,水泥现在只要不断的增加产量,就完全可以跟上短期的建筑需求。
而这种技术,武商直接共享给了工部,希望在夏国各地开始建立水泥窑,烧制水泥,修整道路,河堤,水坝。
这些虽然不能短时间能完成,但是只要他们去做了,就会有成绩。
不管是修路,还是,河堤,和水坝,都会起到不小的作用。
砖窑建立是最简单的,有人就行,也是现在消耗最大的。
所有的工业区,也就在煤矿厂周围开始建立,经过几位负责人的商量,加上几个专业技术员的建议。
首先建造的是一座,可以支撑起整个工业区所需的火电站。
现在也已经动工开始建造,但是一座发电站,也不是几天就可以完成的。
计划是建成到正式发电,至少还要半年时间。
所以只能是每个工厂,都开始建立自己的微型蒸汽机发电机,至少不要再去用燃油发电,能源节省不少,煤炭也距离也不远很方便。
这几天时间,铺开地摊子太大,武商自己和几个王妃,这几天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一天几个会议,大的项目,牵扯到小的项目,越铺越大。
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比如印刷厂,必须要要有油墨,和质量上好的纸张,武商只能又找地方建立造纸厂,让化学实验室安排人专门制造油墨。
化学实验室的建立,唐笑直接采购现成的实验设备。
所以化学实验室,人员的效率很高。
几种常用的化学材料,也很快就实验完成。
像炸药和火药整个生产技术流程。
包括量产流程,都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只要建立起厂房,工人经过《地下城》的技术人员培训,就可以投产。
现在就是铁矿场,产量一直跟不上,一个是开采和运输问题,再就是没有大型设备得投入,想要大批开采矿石,确实很有难度,只能大批找工人,不过有了炸药的投入使用,铁矿石的产量会逐步提高。
但是想短时间满足需求,还是得另外想办法。
经过几轮的讨论,又在几个地方开辟多个铁矿厂,来增加产量。
因为炼钢厂需要大量的煤炭,运输也就成了头等大事。
几番商讨,煤矿厂到几个铁矿场,铁路修建也是需要尽快完成。
但是修铁路是个大工程,根本急不来的,经过商议又成立交通部门,铁路的事也就专门有人负责。
十天来唐嫣把这个月的人口一千五百人的量,这几天都已经送过来了。
但是虽然过来的人不少,但是分散出去,还是几乎是没有什么浪花,人才的急缺,不但是技术人才,连工人都缺。
下属的各个厂区,都需要大量的劳工。
京城附近的流民,早就已经征用完了。
所以现在是各个工厂,矿场,都缺人。
武商不得不想办法,从附近吸引流民和当地百姓加入工厂。
现在整个京城城外到处在建造厂房,住房。
一片片都是工地,看起来相当的壮观,京城的百姓和官员,这几天也都对这种场面,震撼到了。
工地的附近也经常出现一些来历不明人,到处打听消息。
但是只知道是王府的人在修建这些建筑,工人根本不知道,修建的到底是做什么用的。
保密这方面武商虽然没有着重提醒,但是《地下城》的人,还是自觉的保守秘密,没有透露什么关节信息。
三月已经接近尾声,春耕已经早就开始,朝廷反映春耕期间,夏国到处都缺少铁制的农具。
武商只得安排,机械厂加工厂,暂停一切其它生产,机械厂,全力生产农具,尽快的把春耕完成。
高产种子的育种,爷已经迫在眉睫。
所以武商不但在京城建立,炼钢厂和机械厂,同时向夏国南方派出几支技术团队。
铁矿场和炼钢厂,在京城附近几乎都被武商收购进入王府。
朝廷也同时在完善,矿产开采的制度,炼钢厂的建设,希望各地能尽快的解决,铁制农具问题。
武商本来以为,自己开了挂,发展会很快,也会很轻松,但是经过十几天了解,他发现自己不能,只顾加快发展的速度,必须考虑到夏国,对于这些先进技术消化。
大量的钢铁出产,肯定会带来生产力的提升。
现在武商不能要求,生产高端高科技的产品,夏国社会必须要用的时间,来消化这些技术带来的变化。
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衙门,包括普通百姓。
如此大夸步向前,夸出这么大一步,肯定是需要消化的过程。
基础建设也必须快速跟上来,道路,运载方式,运载工具。
现阶段大批量的运输,还是依靠水路,所以航道的维护和畅通,也是朝廷接下来,着重关注的地方。
报社的发展大大的减轻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报纸的首先在京城刊登第一版,夏国周报,通过官府的驿站,快速的传递向各个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