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铜雀宫深

作者:夜如织 | 分类:古言 | 字数:5.4万

第8章 重华

书名:铜雀宫深 作者:夜如织 字数:2562 更新时间:2025-05-18 09:45:04

与永清同住的第一天晚上,宜音就发现了一个大问题——这孩子晚上几乎不睡觉。

宜音睡前永清靠着床架子出神,宜音半夜醒来时,她还拥着被子靠在床架子上出神。床头的油灯一直燃着,映着她瘦削的小脸,一双眼睛显得更大了些,披散着头发枯坐着,一动也不动。

宜音起身挪到她身边,轻声问她:“你怎么了永清,你为什么不睡觉呢?”

永清叫了声“音姊姊”摇了摇头,便不再说话了。

宜音无奈,只好又替她拉了拉衾被,说:“我知道你不爱说话,但是我问什么你回答我,就点头或者摇头,可以吗?”

永清看向她,想了下,点点头同意了。

宜音问:“你不喜欢我住在这里,不喜欢我陪着你吗?”

永清想都没想,果断摇头。

宜音又问:“那是因为我来这里,你还有点不习惯?”

永清还是摇头。

宜音有些不解,盯着她看了一会儿,见她时不时看向窗边,又想到睡前晚心要熄灯时,永清身边的宫人阻止了她,说自打永清上次在太液池落水被救上来之后,便不允许寝殿晚上熄灯了。

关于永清落水之事,宜音在来蒹葭宫之前就听晚心说过。

那是两年前的事了,当时永清的生母郭美人去世没多久,永清身边的宫人只说她去太液池旁放灯,不让她们跟着,后来不知道怎么就掉进去了,好在永湘公主带人恰巧路过,这才救了她。

落水获救,之后便不爱说话了,晚上也要燃灯到天明……她明显在害怕什么!

宜音握住她的手,问她:“永清,你很害怕对吗?”

永清怔怔看着她,许久眼眶泛红,浑身都开始颤抖。

宜音猜对了,她就是在害怕,应该是那次落水给她留下了阴影。她没再多问,扶着她躺下,紧紧握着她的手,柔声安慰:“你不用害怕,以后有我陪着你,我会保护你的。”

永清亦攥紧了宜音的手。

自此之后,永清明显愿意接纳宜音了,虽然还是不爱说话,但是宜音走哪儿她便跟到哪儿,宜音做什么她也跟着做什么。

宜音发现她酷爱丹青,尤其擅长人物写实,宜音坐在秋千上摇摇晃晃地给她说些自己在家中时的趣事儿,不一会儿功夫她就放下了画笔,指了指自己的画作,唤宜音:“音姊姊,看。”

宜音从秋千上跳下来,走到石几前去看时,着实有些被惊住了。

她画的是宜音将才在秋千上的样子,黄衣绿裙,发髻如云,一手扶着秋千的绳索,一手执着团扇遮挡日头,就连团扇上的秋海棠都画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线条稠密得宜,笔触逼真传神,显然是在其上下了好些功夫的。

宜音不禁连声称赞:“永清你也太厉害了,你画的比我祖父书房中的那些画都要好呢。我可以拿回家去吗?我也要挂在我寝阁中。”

永清却不答应,摇了摇头,指着自己的朝露阁说:“挂那里。”

“好好好。”宜音果断答应了,又与她商量:“那下次画我们两个人的,给我带回家去?”

永清想了想,点头应了。

宜音乐得不行,对着画左看右看,又问永清:“怎么没有题名字呢?”

永清拿起笔略一思忖,在上面郑重写上“美人秋千图”五个字,婉约秀美的簪花小楷,倒很符合她娇娇怯怯的性子。

宜音一看更乐不可支了,轻轻在永清脸上捏了一下,说:“永清,你真是最可爱的小公主。”

得了宜音的夸赞,永清红了脸,背过身去不敢再看她,宜音却仍笑得眉眼弯弯的,拉着永清回殿内,指挥侍女挂画去了。

***

转眼到了端午,宫中一大早就忙活了起来,在檐下门前悬挂菖蒲艾草,又给各宫分发制作艾符的彩绸与艾叶。

艾符是用彩绸剪成小老虎的形状,帖上艾叶缝好,悬挂在胸前,用来辟邪驱毒,是在前朝兴起的一种端午习俗。后来历经战乱,传说有女子在上面缝上自己的小字相送丈夫,以作祝平安念相思之意。传到本朝时,艾符已经成了端午亲友、眷侣之间互赠的小物了。

拿到彩绸之后,宜音与永清也开始动手制作艾符。

宜音剪得老虎有些大了,看起来笨笨的,胖胖的,不如永清剪得小巧精致,不禁有些气馁。永清觉察了,指了指自己手中的,又指了指宜音,说:“给姊姊的。”

宜音瞬间开心起来,又重新剪了一个,仔细帖好艾叶,认认真真写上自己的小字“明珠儿”,再一针一线缝好。她准备做两个,一个给姑母,一个给永清。

可是才刚做好一个,九皇子就来了。

圣人要幸临西溪观看竞渡,各宫娘娘们都可以带着皇子公主随驾同行。

承恩殿皇后娘娘怯暑热,已经向圣人告假了,蒹葭宫徐贵妃娘娘又因为身体抱恙,今年也去不了,但是贵妃想着永清与宜音两个人肯定是想去的,所以召了九皇子进宫,让他带着她们一同去。

李承晔进来后,一眼就看到了花厅上悬挂着的那幅《美人秋千图》。

他负手踱步过去,站在画前注视良久,又转头扫了旁边的宜音和永清一眼,淡然道:“用笔有些生疏了。”然后也不问过永清,就吩咐于安:“取下来送到薛先生处,请他品评。”

永清早就习以为常了,只说:“有劳九哥。”

李承晔所说的薛先生便是国朝有名的画师薛霁,他原在宫廷供职,尤其擅长“密体”写实画作,后来因家中生变,便出宫在永平坊开了一家画馆谋生。永清初学画时便是受他指点,后来他出宫后,每每有了新作便委托九皇子带出宫去,让薛先生点评指正。

他们兄妹二人都很淡定,宜音却急了,指着画小声辩驳:“这个是永清画得我。”言下之意,闺中女子画像是不能外传的。

李承晔似乎听进去了,对着画细细欣赏了一番,又瞥了宜音几眼,挑眉道:“是生疏了,用笔竟如此夸张。”

他什么意思啊?怎么就用笔夸张了,画的很传神很写实好不好,宜音甚至想对着镜子比给他看,明明就与自己一模一样嘛,但话到嘴边还是生了怵,只好眼睁睁看着于安将画取下拿走了。

“永清……”她拽着永清的袖子悄声哀嚎着。

永清也没有办法,只好拍了拍她的手,以示安慰。

李承晔似乎看出了她的不开心,在她们更衣出来后,他便招呼内侍进来,给宜音和永清各自赠了艾符与角黍。

宜音接过后看了看,角黍是宫制式样,菰叶裹着黍米,其上用彩绳绑着,因为这彩绳又被民间称作百索,所以角黍又叫作“百索粽”,与姑母给她们送来的并无二致,只是艾符上面绣上了“重华”二字。重华应该就是李承晔的字了。

得了他的艾符,自然是要回赠给他的。

永清拿起案上自己做好的艾符,送给李承晔,还不忘歉意地对宜音笑笑,说:“回来再给你做。”

宜音亦拿起自己的胖老虎,有些不好意思,“晔哥哥,要不我回头另做一个好的给你。”

李承晔看了一眼,眼神变了变,却仍不动声色地说:“无妨。”

既然无妨,那便拿去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