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王小C神游记

作者:兄弟们撤 | 分类:仙侠 | 字数:56.3万

第一百一十三回 乘正气踏罡布斗 相公庄抵抗匪首

书名:王小C神游记 作者:兄弟们撤 字数:3626 更新时间:2025-05-20 09:45:05

大禹玄圭是舜传给禹的,其中的奥妙被邹衍窥得一二,竟直接将自身法术提升了一个等级,压制住了王小Q身上的魔性。

王小Q后怕不已,自己已经完全将魔童相的邪力融合,难不成无意识间真得会成为魔吗?现在连木二和地皇看他的眼神都变了,脸上多了一分怀疑和嫌弃,他们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这个师父是决计不能认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虽然他们本身也不能算什么好人,但最起码的好歹贤愚还是能分得清的。

“师父……”二人齐声喊道,没想到王小Q却直接打断了他们后面的话。

“邹先生,请您教我根除魔性的方法!”王小Q躬身说道。

“嗯,你身怀两种无上功法,一正一邪,成佛成魔自然在你一念之间。”邹衍缓缓说道,“但想要彻底根除是不可能的,自古正邪不两立,一方强,则必有一方弱,我倒是可以教你克制之法。”

邹衍便将五行罡斗诀的法门逐字逐句得讲给了王小Q,

禹步罡斗和掌目之秘诀,是道家法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俗称踏罡步斗术、掐诀术。道家各门派在修炼真气阶段都非常重视掌握这一门象天法地的技术,认为它是道之大要、法之元纪。步罡是乘正气以御物,诀目是主于神机而运化,修仙炼真,

禹步罡斗之术的历史颇为久远,相传在大禹治水时,功败垂成之际,上天传授此种步诀的方法,以制神召灵,助其成功,故名为禹步。经曰:禹步是禹受于太上而演天罡地纪,出为禹步,可以求真禁百物,人、神、龙、鬼、恶蛇毒虫等,均能制伏禁止,伏而匆杀,拒而不伏者才能考虑诛灭,免多生冤孽。

禹步罡斗法,是通过有规律的步形、步态、方位,将自身这一小宇宙与大宇宙中的场态融合,并且通过诀目的配合,调动自身的气机和内部灵信,使施术者在自身周围构成一个特殊的内外合一的场环境。这一场态在空间界说来已经接近四维空间,有利于各种信息的交流。步罡是乘正气以御物,诀目是主神机而运化,这两者的结合运用,依据方法的不同就可以在自身周围构筑起功用和各不相同的生物场,而发挥出多彩多姿的功用。

诀云:“步罡有迹可循,贵在灵气充盈。”亦有师云:“凡步罡之法,贵在存想,脚步不如手步,手步不如心步。”所以要求意念逐星而行,真气逐星而行,光芒照耀,存念若真,则得真斗,有于天之斗降。若存念不真,真气不藏三魂,就为空尸踏步。

王小Q暗暗记在心里,并按照图形、符咒的关键所在,以气为灵、以光为画,在原地踏起步来。禹步罡斗与邹衍的五行诀相融合,更能发挥其二者原有能量,而且相得益彰,相互提高,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他体内正邪两种神功本是对立相抗,但经五行罡斗诀的从中调和,渐渐有了相融相生的迹象。邹衍待王小Q调息已毕,说道:“你体内的佛煞四谛无法完全根除,但无论是善力还是邪功,关键在于使用之人。望你多生善念,多行有益之事。”

“谨遵先生教诲。”王小Q深深一揖,眼珠一转,笑道,“先生,既然您都把五行罡斗诀教给我了,那就再把结界之法一并传授吧。”

“你还真是贪得无厌,好吧,教给你也无妨,只是你要知道,此结界要与圩子墙共同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实力,也就是说,只有在此地才行。即使你学会布结界,也并无大的用处,法力高者根本困不住他。”

“哦,我懂了,烦请先生教我。”

邹衍又将结界法决说给王小Q听,顺便给他们讲了关于圩子墙的故事。

当年圩子墙修好了,捻军没有来,盗贼也没见踪影。庄人将守墙护庄用的牛腿子炮抬进了门楼,巡夜的更夫也不再在圩子墙上转悠,按时辰敲打枣木梆了。人们渐渐习惯了日出去劳作,入夜关圩门,安安稳稳过庄户日子的平淡生活。其后世道虽有变迁,战事不曾中断,但竟未波及古庄。直到60多年后突然爆发的那场“张鸣九占章丘”匪事,才打破了古庄多年的安详和宁静。

1928年农历七月初六,匪首张鸣九带领30多个小喽啰,混在赶东关大集人流中进入章丘老城,只在县衙前胡乱放了几枪,便将民国县政府各部官员吓个半死。警察局、保安团更不知所措,县衙上上下下乱了阵脚。时任县长黄恪济不顾百姓死活,弃城而逃。新任县长邓质仪慌乱中率大小官员仓促流迁相公庄,住进西当铺及邻近的荣裕钱庄和民生饭庄。一时间,千年古庄成了临时章丘县治。

张鸣九占据老城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城周老百姓惨遭殃祸,叫苦不堪。其手下匪众更恣意妄为,大发横财。自以为老城不堪一击,相公庄也难逃厄运。狂妄叫嚣“打开相公庄,直下东南乡”。竟然野心勃勃想乘机再一口吃掉周村、淄川,其气焰十分嚣张。

在相公庄,因有圩子墙护卫,惊恐过后暂感安全的“父母官”县太爷缓过神来,便派人四下邀请县内、外各界知名人士前来商讨灭匪之计。周边泰(安)、莱(芜)、济(阳)、邹(平)、齐(东)、淄(川)等县保安团陆续从四面八方逼进章丘,形成对张鸣九部围歼之势。县内临时组织起来的几个保安团也纷纷靠拢相公庄。老人说,当时号称有“七县十三团”人马举旗讨伐张鸣九。

庄内更是人来人往,车马频繁进出,一派临战气氛。民众和红枪会员积极备战,将多年未曾用过的10门牛腿炮,四门铜炮,10门子午炮架设在各个门楼上。备下几十口大缸,分别装满火药、铁砂、碎锅片待用。并迅速赶造大刀片、红缨枪,预备下成百上千铁锨、镢头、二齿钩、三齿叉等武器。决心同仇敌忾,拒匪于圩子墙外,誓死不让一兵一卒进庄。在济南的本庄商家字号,成立同乡会,集聚钱财和食品物资,趁黑夜抢运进庄。庄内十余家馍馍铺、火烧铺、锅饼铺、酱菜铺也赶制饭食、储备干粮,以实际行动支援护庄。

闻听相公庄正在积极备战,张鸣九并不放在心上。以为县衙无兵,守庄缺卒,一群弃羊散鸟经不住三炮两枪就会溃逃不迭。连章丘城都守不住,还能守住个破庄?遂发号施令,聚集散兵游勇、地痞无赖,拼凑近千人匪队,分路进犯相公庄。先是派出小股土匪,在圩子墙四周鸣枪、投弹骚扰,继而集中兵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攻打。庄人纷纷登上圩子墙,以土枪、土炸弹予以反击,匪敌毫无得获,丧气而回。

是年农历八月十六一大早,吃饱喝足的土匪大队人马,从老城出发,再次进犯相公庄。玄帝阁门楼上的大钟一阵阵敲响,全庄上下迅速进入决战状态。在“七县十三团”声援下,庄内集合男、女青壮1200余人,在圩子墙上摆开阵势,分段防守御敌。红枪会、自卫团作为主力,重点防守西、北正面之敌。

土匪在骑兵队带领下,首先由七郎院沿巴漏河向西南门冲来,我红枪会员向逼近墙下的马队投出一个个石灰包,呛得土匪人和马睁不开眼,不敢贸然向前。稍后,土匪转而强攻小西门、刘庄门、新街门、玄帝阁门和东北门一线,他们架起刚从日本人手中买来的小钢炮,对着各个圩门一阵乱轰。

“轰隆隆,轰隆隆……”十几门炮同时开了火,一发炮弹落在了遏云楼戏台棚顶上,炸塌了西北角飞檐。另有多发炮弹落在圩子墙上,炸伤庄人数名。人虽有伤者,但“三合土”筑成的墙体却显示出其惊人的抗爆性能。落点不准的,丝毫不起作用。落点好的,充其量炸个簸箩大的土坑。

炮轰不管用,匪徒们红着眼要发动强攻。一个号兵骑跨在树杈上吹响冲锋号,还没来得及出溜下来,就被红枪会员张文奎一枪击中倒头摔下树毙命。另一红枪会员王教增,远远瞄见匪首正指手画脚指挥手下调整炮位,砰!举枪就命中那家伙后胸,一个前扑便应声倒地。

圩子墙上的会员和民众乘机瞄准各自目标全力开火,各圩门上的牛腿炮、铜炮、子午炮以及汉阳造、老套筒、大筒子枪、土猎枪顿时响炸了锅。整个北半截圩子墙上空烟雾弥漫杀声震天。红枪会员刘炳璋持枪坚守小西门,不幸阵亡。郑和忠、王海林隐蔽在新街门阵地,忽东忽西,瞅准机会便举枪射击,巧妙地与下河涯对面30多个土匪周旋,整整一上午,土匪没敢淌过下河涯。

当日下午,失去阵前指挥官的土匪,重新纠集队伍,准备再次强攻。此时,桑园、小康庄、周家庄、十九郎庄派出支援的红枪队员已经绕道匪队后侧,鸣枪、放火、呐喊策应。土匪见前后受敌,不敢恋战,仓促收兵,准备撤回章丘老城。

在圩子墙上的红枪队员见状,迅速组织力量出大东门,顺堑壕往西追击,在刘家家庙与匪展开近战。这下红缨枪、大刀片派上了用场。只杀得群匪无首、号令不通的那帮乌合之众丢枪弃炮,大乱阵营,一个个左跌右撞,抱头鼠窜。红枪队员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东皋庄河滩。路上捡拾土匪丢弃的枪支弹药,肩扛腰挂,凯旋而归。

土匪残部回到老城,面陈张鸣九时曾说“没想到相公庄人这么厉害,没想到相公庄圩子墙这么难攻。”后来有人讥讽张匪,传出了“纸糊的章丘城,铁打的相公庄!”这句赞语,一直流传到今天。

相公庄“护庄保家”大败张鸣九一战,打出了庄人的英雄无畏气概,打出了庄人的团结战斗精神。鼓舞了各街各巷后人,激励了一代一代子孙。庄人始终未能忘记为保卫家园英勇献身的7位壮士,他们是:刘庄街王教芳、半壁街王教春、下河涯刘水子、新街王海林、太平街王广居、刘家胡同刘炳璋、新街王守林。壮士英名,曾被镌刻在城北女郎山上的章丘县剿匪阵亡烈士纪念碑,庄人也在玄帝阁旁建“烈士祠”举行公祭。

只是岁月无情,光阴流逝,曾是惊天动地的一场大战,变成了驼背老爷爷胡子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