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 分类:科幻 | 字数:44.4万

第162章 大脑对外提供的公开接口

书名:科技无垠 作者:辰小序 字数:2306 更新时间:2025-05-10 09:38:27

第162章 大脑对外提供的公开接口

“当生命的光辉与智能的力量融合交错,世界会变成怎样一副模样?”

2041集团官网,杂文区,更新了一篇《生命与智能》的杂文,文中这么一句话更是迅速的火遍了全网。

各方势力也是迅速的在分析2041集团这样一句话的内在含义,意图从中窥探2041集团的计划之一二。

知哈,这个号称“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社区平台更是有无数人在分析《生命与智能》这篇杂文——关乎2041,那就是关乎流量啊,不趁着这个机会掺和一脚,那才是傻子呢。

不过还别说,知哈虽然吹逼多,但是有几篇分析还真是像模像样,几乎已经快要猜中了2041集团的后续规划了。

“生命与智能,显然这说的就是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太低级了吧?”

“低级?我说的这个人机交互可不是什么语音啊,手势啊,动作啊之类的识别,而是直接交互。像什么脑机接口啊,脑域切片图分析之类的,最次也得是神经元和神经末梢信息的监测识别与交互。”

脑机直接交互,现在就有不少,脑机接口这个概念也从最早期科幻小说中的东西慢慢的进入了实验室,甚至已经有一家名叫Neuralink的公司已经拿到了FDA的人体临床研究批准。

除了脑机接口这种侵入式的直接交互之外,非侵入式的人脑识别方式也有非常大的进展。

说起来,这还是得益于2041集团强大的人工智能提供的智慧公开能力,一家科技公司开发出了人脑信息解码器。

通过人脑的磁共振连续影像,将人大脑中的所思所想所率解析出来转化成文字。

不过,目前这项技术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到欺骗,比如当参与者看着一部电影,脑子里同时在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解码器就会失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更大的问题——

如果磁共振连续影像是人脑编码过的信息需要解码的的话,那每一个人编码方式都不相同,这就意味着,无法创造一种适用于所有人的通用解码器,甚至从一个人的总结出来的转化规律,就没有同样的第二个人能用。

这就非常的鸡肋。

事实上,不仅仅是非侵入式的人脑识别方式,电波、磁共振影像等,就算是侵入式的脑机接口,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

人与人,对同种信息不同的识别、记忆、处理、反馈方式,是摆在所有人脑信息识别方式面前的一个拦路虎。

……

“这个问题,我们也无法解决。”程旭从来不妄自菲薄,但大脑,尤其是人的大脑,那可真没有那么简单,直到今天,整个世界对大脑的认知都还局限于对现象和事实的总结。

比如,大脑的某个区域被破坏了,人丧失了语言功能,就推测这个区域是语言中枢控制区域。另一个区域出问题了,肢体控制受到了影响,那这个区域就可能是体觉功能区域。

大脑结构功能靠长久的解剖学、临床医学观察以及诸如CT、PET、MRI等神经影像和人类行为关联起来,形成了现今科学对大脑的认知。

而这种认知大脑的方式,完全靠的是总结,

对于其本质如何,究竟是如何处理信息的,目前的科学还没办法完全解释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脑信息的识别就成了世界级的难题,更不用说交互了——识别现在至少有了一些门路,虽然不具有通用性,但直接向大脑输送消息,那就更加的困难了。

“所以,为什么非要执着于直接识别大脑信息和向大脑发送信息呢?”程旭如此问道。

“嗷呜~”几个人瞬间惊呼一片,当程旭说“我们也无法解决的时候”,他们就在等着这个时刻了——在他们几个眼里,他们的“旭哥”早就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了。

无法解决?不存在的!

“两个思路。”程旭伸出两根手指:“第一:你们想一个问题,当一句话出现你的脑子里,直到这句话在电脑屏幕上被输出出来,这中间经历了哪些过程?

“这中间要经过两个阶段,键盘到屏幕这个就不用考虑了,简单的很,你们主要需要思考的是,从大脑出现这句话,到伱手指噼里啪啦打字的这个过程,这中间究竟发生了哪些转化和哪些逻辑。”

打字,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了,也很少有人去考虑这个问题。

其实仔细一想,这其中蕴含的东西还真不少。

首先,脑子里出现的是思考,如果从口中说出来,那就转化成了语言。

如果动手写出来,那就是通过动作转化成了文字。

至于键盘打字,你觉得一百年前的人会吗?

而且,从初学时的盯着键盘的一指二指弹,到熟练了之后的闭着眼睛一分钟都能输入两百字,这其中……

不仅如此,初学时,打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需要大脑辅助,甚至有人还需要嘴里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叨着。

而熟练了之后呢?所想即所出——键盘好像就跟长在了脑子里一样,如果不是受限于手指自身的速度,有些不上大脑的缘故,那真的是可以做到思维原本输出的。

“我知道了!”子书晓涵最先反应过来:“大脑除了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它本身也是具有可塑性的。”

“大脑确实具有可塑性。”程旭说道:“你们听说过以耳代目吗?”

“以耳代目?”几个人异口同声的发出疑惑。

“是的,一些盲人,尤其是先天盲人,他们可以通过耳朵来感知空间,代替一部分眼睛的功能。现代科学对此的认知不多,但可以确定的是:

“在正常情况下与眼睛相连的【视觉信息与空间感知脑区】也能与声波信息进行连接,这就是为什么盲人可以【以耳代目】。”

“事实上,我有一个猜想:那就是通过诸如肢体、眼睛、耳朵、嘴巴、鼻子等器官的外界感知可以对大脑整体进行信息发送。

“五官就是大脑对外提供的【公开信息输入接口】。我们将触视听味嗅连接的神经元信号进行数字化,那就可以做到你想对大脑做到的一切事情。

“这里边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公开信息输入接口】,怎么与我们未来的类脑计算机的数据进行交互,这其中涉及到多次信号转换,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从物理信号和生物信号的相互转换。”